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寶島鐘錶公司響應上人「清平致富」理念,推出「你捐我修 同心獻愛」公益活動

[轉錄信件]

大家好。

寶島鐘錶公司響應 上人「清平致富」理念,規劃「你捐我修 同心獻愛」公益活動,鼓勵社會大眾將家中不用的舊錶捐出,該公司將出動團隊維修後捐贈本會行善助人。活動將從3/20日起至4/20止,預計寶島鐘錶公司全省113家門市將同步響應。

將此訊息分享給各位,也誠摯邀請大家共襄盛舉。

無盡感恩。

基金會秘書處感恩合十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內修外行 一念心

內修外行 一念心
作者:邱國氣 學長



是怎樣的因緣?
讓我們在驛動跳躍的年華,遠離喧囂誘惑,投入慈青

是怎樣的心念?
讓我們在年輕多感的歲月,變得清淨篤定,踏實築夢

是怎樣的堅持?
讓我們在混沌難明的世道,認清價值方向,靜定己心

是怎樣的勇氣?
讓我們在世風不古的當代,扮演關鍵少數,逆風飛翔

是怎樣的信心?
讓我們在顛簸難行的逆境,立願跟緊腳步,勇敢前行

是怎樣的毅力?
讓我們在人事磨練的當下,依舊懷抱感恩,發心如初

「發心如初,成佛有餘。」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在 上人正名後,已走過十五個年頭,對於曾經流過這條細弱清流的年輕學子而言,是否還曾認真的問過自己?而答案是否還依舊清晰?參加慈青,投入慈濟,或許各有因緣,因緣亦隨時間不斷流轉、變異;然能一路走過來的,卻已不止一次,被熟悉的場景,相同的經歷深深觸動,是 上人無盡慈悲、深廣智慧的信願,是慈濟人難行能行、難捨能捨的身行,是一群慈青懷抱理想、修己助人的發心。

一群年輕人在一起,就有股改變世界的力量。然這力量是向善?是往惡?端懸一念,端繫一心。善惡在拔河,人心在拉扯,價值在搖擺,志向在徘徊;善惡拔河的輸贏,不在力量,而是取決於人多的一方。故心中不時浮現的,仍是 上人猶言在耳的真切叮嚀:『在我心裡,天天有一股清流,這是什麼樣的清流?尤其是最近,我這一股清流,是流不出去的,還要不斷在心裡,用這一股流,你們猜不出是什麼流?總是不斷往肚裡,往心地裡,不斷地在洗滌我自己,好像已經有一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這樣的感覺,我來不及了!我來不及了!』

直到最近, 上人更加清楚的說出心中三個來不及的擔心,一字一句、聲聲切切,是對時間無情的提醒,是為搶救弟子慧命的擔心,是敲響生命危脆無常的警訊。
第一:擔心自己年歲已逾古稀,但要做的事情又那麼多,自己到底還有多少時間?能帶領著全球慈濟人,共同為淨化人心,克盡心力,做到最後一口氣!

第二:擔心弟子慧命成長來不及;上人常言,「我所做的,要讓任何一個人踏入慈濟,沒有後悔;故創立慈濟,若只教會大家如何做事造福,這條修行的路,我只帶大家走了一半。」做事是一時,做人是一輩子;故如何不止只做「慈濟事」造福,還能當「慈濟人」修慧,才是 上人心中所願所盼。

第三:擔心氣候暖化的危機不斷迫近,淨化人心及拯救地球的速度來不及;頻傳的天災,紛擾的人禍,危脆的國土,來不及搶救的生命與人心,都令 上人分秒擔憂、時時掛心!

這三個來不及,看似個別,實則一體;亦喚起最近迴盪於心的深刻提醒,「當一個好人,已來不及救地球!」相信,許多人都認為,自己安份守己,生活簡單,心念也單純,有空還懂得當志工,幫助別人,該算是個好人。但當我們再靜心想想,世界上好人這麼多,卻沒有讓世界變得更好,讓地球變得更健康,到底關鍵在哪裡?才知原來「好人,也有習氣!

上人常言,人都是從原諒自己的那一分鐘開始懈怠。當好人遇到選擇爬樓梯與搭電梯時;當好人遇到沒帶杯子,又想喝飲料時;當好人遇到自己的觀念不被接受,卻又放不下時;當好人感到周遭的人都這樣做,您不隨順,感覺有點怪時;這一次次的決定,就是習氣的源頭,就是性格的養成,就是命運的決定。

最近,讀到一句話:「人生最美的時刻,是自我覺察的時刻。」故若能當個懂得自我覺察、覺行的好人,就如慈濟人推動克己復禮, 上人用身教,一次次慈悲的教示,自身自省自覺的感動,或許另一句話:「人都是從自我覺察的那一分鐘,開始戒慎精進」,亦能給我們更深,更即時的覺行,進而安定紛亂的人心,成長我們的慧命,膚慰受傷的地球母親。

「傳承法脈心相繫,弘揚宗門志不移,慈濟因緣會珍惜,靜思法髓無量義,吾等弟子當謹記,敬請 上人莫憂慮。」相信,今年全球慈青年會的圓緣,當在場所有慈青,懷抱著最虔敬、感恩的心,向 上人唱出發自內心的立願時,熟悉的感覺,盈眶的熱淚,又將會再把慈青孩子與 上人的心,緊緊相繫;誠願「敬請 上人莫憂慮」,不再只是一句歌詞,而是一種力行後的承諾,就如晨起恭聽靜思晨語;亦如全球協力推動「心生活運動」,那般恆持與精進;讓慈青清流成為校園主流,並以虔敬的心念、不變的初心,以合供養、內修外行,只要 上人多住世一天,就能延長 上人對世界善的影響力。

思緒至此,內心又不禁浮現 上人對慈青孩子的殷殷期盼:師公已經有年紀了,大家要勇於承擔喔!要走近一點,不要等到師公需要的時候找不到孩子!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馬來西亞慈青花蓮精進求法 汲取法髓延續慧命

時間:2007年12月21日~27日 2007全球慈青日及海外慈青慈懿幹部研習會

◎ 菩薩雲來集 見證校園生命力

  主題為“慈青十五志於覺,愛灑校園湧清泉”的全球慈青日於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展開。連同台灣全省在內,來自十三個國家的大專青年、慈誠爸爸、懿德媽媽約八百人,齊聚花蓮靜思堂共襄盛舉。其中,約一百一十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學員也把握殊勝因緣,參與了此趟的研習會。

  代表各國的小小旗幟在肅穆莊嚴的講經堂“佛陀灑淨圖”前揮動著。台灣慈青學長們用心策畫的相見歡環節,讓海外回來的家人們都有“回家”感覺。那一刻,佛陀見證著年輕的佛弟子從各僑居地來到花蓮,一起來求法,為撫慰地球的使命而努力。

  全球慈青日的第一堂課“時代青年的使命感──愛灑校園的重要性”,現任大愛台主播倪銘均學長與學員們分享一則又一則的社會亂象新聞,認真的課題令現場氣氛怎麼也輕鬆不起來。學長希望大家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種種亂象,期待人人能從消極、不健康的社會狀態中,找到淨化人心的責任。

  早期,證嚴上人謹以“慈青悲智行,聯誼啟慧根”來勉勵年輕的學子在慈濟的團體裏,善用課餘時間來行善、彼此學習,進而開啟心中的悲門與智慧。歲月流逝,慈青孩子們並沒有遺忘當初在上人面前許下的承諾,趁著十五週年慶的到來,也紛紛回到靜思堂一聚。晚會中的回顧,或是照片,或是影片,都是一篇又一篇的歷史,記載著慈青的成長、走過的腳步。集合了各國“入經藏菩薩”所呈獻的《三十七助道品》手語,宣揚佛陀的智慧,也讓台上台下家人更深刻體會經典、進而力行。

  各國慈青力行菩薩道的法印,則透過各國會務報告的環節一一帶出。各國因應各地文化、生活習俗而變通活動帶動的方式;但無論形式再怎麼改變,團隊所呈現的人文卻更為重要。誠如大林醫院簡守信副院長在“清淨大愛無量義”中提出,透過活動加強團隊的默契與幹部間的和合。唯有先做到內部的凝聚,才能做好對外的接引。

◎克己復禮樹典範 慈青傳承志不移

  二OO七年全球慈青日圓滿落幕,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十二個國家的海外慈青調整心情,馬上再投入另一個讓大家期待的海外慈青慈懿幹部研習會——“克己復禮樹典範,慈青傳承志不移”。

  德宸師父殷殷叮嚀在座的學員們在接下來的五天四夜中,好好地用眼睛“聽”,用耳朵“看”,彼此珍惜及學習,並把所學的帶回僑居地。慈濟宗門已開啟,需要更多中、青年代的人來承擔慈濟的志業,而且不僅要承擔,更要自我精進與傳承。希望海外慈青也可以一起響應台灣慈青發起的“早睡早起精進讀晨語”運動,讓“晨鐘響,薰法香”,自我精進再精進。

  在博覽館及慈濟大學內,志工細心為慈青們導覽慈濟志業;在課堂上,宗教處葉秉倫學長則為大家樹立了“人品典範”。感佩於證嚴上人推動人間佛教的悲願,許多像葉秉倫學長般的年輕人,都願意放下原本可以讓自己名利雙收的律師事業,回到上人身邊,成就更多利益眾生,同時讓自己福慧雙修的美善志業。

  佛陀的教誨與 上人對佛法人間化的弘揚,一一化為慈濟人所行之法,而且步步都印證在《無量義經》內。每項志業、每個人,都是慈濟的法門。德宸師父在“慈悲的法印”中為學員們解釋“法印”兩字時補充說明,只要人人能做到內修誠正信實,無私、無我、無相地付出,就是一個典範、一個法門。四十一年來,證嚴上人服膺印公導師“為佛教,為眾生”的教誨,心懷眾生,此去無悔。雖然年事已高,但“說慈濟、做慈濟到最後一口氣”的悲願,是上人四十一年如一日的堅持。而這分不為己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精神,正是慈青應該學習的。

  在成就眾生慧命前,必先把自己的形象照顧好。德宣師父在“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一課中,勉勵學員們要守十戒和顧好自身的形象。慈濟十戒不能放鬆,個人形象不能放縱。所謂的戒,就是社會的規矩、是生活的戒律、是共同的默契、是彼此的共識,是生活化的,大家不應該當成是一種束縛。德宣師父也道出了上人制定慈濟十戒背後的意義,那是對全球慈濟人最至真至誠的關懷和連綿不絕的叮嚀。

  為了讓學員更了解各國慈青在各地推動的狀況,“蓽路藍縷”一課中,四位來自台灣、南非、澳洲及馬來西亞的學長學姊以輕鬆交流的方式來說明各地接引、保溫、活動內涵等的特色。其中,澳洲盧威程學長分享了“以人為本”的活動接引重點;而台灣王佩茹學姊則進一步分享慈青、學長學姊及師姑師伯的角色定位。

◎ 知行合一護大地 志為菩薩長慧命

  營隊的第三天,課程內容都著重在環保與慈濟人文的課題上。由謝惟崵師伯及甘濟甘學長分別主講的“大小乾坤”及“今天過後”,都重重地告誡學員們務必正視環保的課題。所有關於全球暖化的數據與國際性的報告,也無情地宣告人類已無法改變暖化的事實,只看我們要如何適應及減緩暖化的現象。時間上的來不及,要靠大家由自身開始落實環保生活化來補救。

 幾天的課程總結下來,同學們在圓緣時刻,紛紛道出內心的體會。

  吉隆坡分會的林惠佳同學分享了她在營隊當小隊輔的心得。回台前,一直無法確定自己畢業後要以何種方式繼續行菩薩道;一趟營隊下來,終於找到了答案:“無論是回到志業體上班或在其他的工作領域,只要心中有上人的法,就能時時做慈濟。”

  馬六甲的許炳隆同學當眾懺悔自己過去的迷茫,希望藉由全球慈青的力量,共同為保護地球而盡全力!張家維同學則在眾多夥伴及上人面前,立下了三個願──一、持長素;二、改善父子之間的關係;三、畢業後回到慈濟志業體上班,為上人承擔更多如來家業。

  面對一群亮麗、純真又貼心的孩子,上人期許慈青難得與自己法髓配對成功,就不要輕易將之排斥,更要勇於承擔起責任,天天發好願,才不易起退心。

  夜晚時刻,各國慈青依據國別聚集於感恩堂,在不同的角落形成大小不一的圈圈。大家藉晚會的相聚,分享營隊的學習心得;而學長學姊及爸爸媽媽也不忘引導大家不要只是停留在感動的層面,而必須更進一步做到踏實的自我期許,哪怕只是踏出個人改變的一小步。於是,在分享的過程中,好些國家的慈青都發願要效仿台灣慈青,共同響應“早睡早起精進恭聽靜思晨語”及其他國家的活動帶動模式等。

◎ 結束,是另一個開始

結束了兩個營隊,各國慈青除了臨別依依,心中多了一分踏實感,也更了解自己的定位。

  馬來西亞的慈青們把握回國前的一個早上,在桃園靜思堂再度集合,為彼此許下了諾言,定下回國後需積極加強落實的部分。大家很有默契地達成共識,希望回到各自的校園後,除了與夥伴分享學習心得,也同步在各院校推行“早睡早起精進恭聽靜思晨語”運動。由即日起至一個月後,各大專負責的慈青與推動小組學長學姊們將召開檢討會議,改善不足的部分。另,大家也發願提升原有的慈青論壇之功能,希望能加強大專之間的交流與學習。

  德宸師父和德勱師父在營隊最後一天的圓緣時刻,殷殷叮嚀大家別讓無明煩惱障礙了自己的發心立願,一定要超越自我,勇於承擔。上人也曾在一次的開示中,敦勉慈青要自我期許弘揚慈濟宗門的傳人,更是靜思法脈的傳承者。期待此趟營隊的結束,成為馬來西亞慈青再度衝刺的動力!



馬來西亞慈青在蓮池海會上凝聚慈濟心,立願發心傳承靜法脈,弘揚慈濟宗門。

2008年9月28日 星期日

風雨中的雲科招生

來到雲科,根本不用去煩惱到底社團攤位擺在哪裡,直接朝著人群的方向走,往燈光最明亮的地方前往。

「歡迎加入慈青社!」雲科慈青的吆喝聲雖在吵雜的社團招生中並不顯得特殊,但那穿著一致的制服,很不難讓人引人注目。

「這是慈濟的三好茶: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雲科慈青藉由三好茶,不僅讓許多新生們與慈濟結了一份好緣,也透過品嚐三好茶的同時,向新生們介紹雲科慈青的特色以及邀請其參加下星期四所舉行的迎新茶會。

約八時許,天空開始落下了雨滴,貼心的雲科慈青夥伴趕緊借來了許多把雨傘,不僅讓招生的夥伴們免受雨淋,也溫柔的除去新生擔心雨勢的煩惱。

社團招生一直持續到晚上十點,雲科慈青的動態演出安排於九點四十七分,是為所有參與社團的末二順位。在演出前,為了有更完美的演出。參與動態演出的成員先於一旁的空地進行彩排,在微弱的音樂聲當中,用心的為接下來的演出做準備。

社長張湯鈞在演出前的最後一刻,再提醒等會上台時的細節,其他的慈青夥伴們也張大耳朵細聽,深怕漏失了哪一個環節。

雲科慈青希望帶給新生一種溫馨且穩定的力量,透過歌曲及夥伴們的帶動,給了新生們看見不一樣的社團活力。

10月2日星期四晚上7點為雲科慈青社迎新茶會。在社團招生告一個段落的同時,雲科慈青已開始為下一個招生活動做準備。希望透過遍撒大愛種子,普成菩提心田。

雲科招生照片

2008年9月21日 星期日

開學囉!

隨著慈青弟弟妹妹開始一個嶄新的學期,各區的學長會也陸陸續續地開始蠢動囉!當然也包括雲嘉區啦!

可以藉由部落格右下方的好站連結至其他區學長會看看夥伴們都在做些什麼事唷!

2008年9月16日 星期二

2008年 衲履足跡 夏之卷 有感


四川大地震後, 上人憂心災民在重大災害後難以平復的心靈創傷,更甚物質的損傷。提醒救災要點為膚慰災民的心,而要真正的進入心靈,即是透過身體的滿足,進而達到心理的慰藉。

跟著第一梯救災隊伍即進入災區的香積志工,為災民們送上了熱騰騰的飯菜,讓多日只能以乾量度日的災民們,終於吃到溫暖身體的飯食。填飽災民的胃,這看似不足為道的動作,卻是開啟災民們心靈的一把鑰匙。

根據馬斯洛的生理需求理論求金字塔,以之為底的即為滿足生理需要。有了最基礎的需求滿足後,才有更進一步的需求滿足。在重大災後的民眾,自身所擁有的幾乎微乎其微,甚而連求生的意念都可以放棄。此時,最基本生理需求滿足才是他們迫切需要的。有了基本的需求滿足後,再透過大愛的膚慰,使能夠貼近災區民眾的心,也才能帶動當區的菩提種子。

『用心即是專業。』馬斯洛理論與國際賑災似乎沒有太多的直接關係,但貼近災區民眾的心靈之後,卻也無形中契合起來。我們都很難真正的設身處地站在他人的立場著想,畢竟身處的環境不同,成長的背景不一。惟有以大愛、不捨眾生受苦難的心去感同身受,才能痛切地了解。

新增雲科慈青行事曆

Dear 家人們:
新增了雲科慈青們的行事曆,請參閱雲家區學長會行事曆,感恩。若收到其他學校之行事曆也會陸續新增,感恩。